脳内で会話している
偶然看見別人去西藏游的照片
單反,長焦距,很漂亮,很遼闊
但始終不及自己用數碼相機拍下珠峰日出時留給內心的印記
太美麗的東西,往往會遮蓋掉人的思想。攝影也好,繪畫也好,鏡頭下的畫面不能體現製造者的情感的話,那僅僅是停留在美麗而已
越來越偏向西方的腦,不光是是因為思考模式開始變得樹形系統性分析,思考的基礎也都是以西學為主。中國的知識份子(特指民國及之前)多講究一份儒雅,國學的理論體系本身也是平行式的,才人與才人之間沒有承啟關係,即便是大師,亦是個人在此道鑽研甚深,然則宏觀一望,全如一潭死水,固定在時間之中。於是無論國人的畫功如何了得,給我的感覺仍是只有寧靜,單純,和停滯的靈魂。
藝術品應該包含的是藝術家本身的一切
思想,靈魂,情感
畫面和人皮一樣不過是個表相
西方的artist很多時候能更多的展現出一種力量,一種power,或許吧,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文化科學有更多的瞭解才在精神上產生了共鳴
中國的這代,和上一代,和下一代都是斷層的,整個中華民族在今天上下似乎已經沒有了一個統一的文化信息,或許是我脫節了,但是抱歉我真的無法感受到任何東西
魯迅說“這個時代沒有天才”,我們總是在緬懷前人的偉大,文明是否在倒退,或許一切的起點真的是從上帝的無限光芒中誕生。

PR